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

雲南元謀土林攝影旅遊攻略

雲南元謀除了出產「元謀人(猿人)」,還包括由土柱和土峰構成的土林奇觀。版主連續二年(2013 & 2014)帶團到雲南東川紅土地攝影旅遊,順道探訪鄰近的元謀。五月的元謀土林已進入旅遊淡季,雨水少,炎熱、乾燥。然而,乾燥的氣候帶來燦爛的陽光與通透的空氣感,日間天色湛藍、白雲飛奔,夜晚萬里無雲、滿天星斗,成為理想的攝影時節。
新華土林黃昏。Canon 6D,16-35mm F2.8 II,光圈優先模式,F13,1/60秒,+0.7EV,ISO1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

地理位置&交通
元謀土林位在昆明西北方,相距約200公里,總面積達42.9平方公里。主要由物茂(虎跳灘)、新華(浪巴鋪)、班果等土林構成。前二者已開發為旅遊景區,交通便利。2014年,兩地之間的高速公路全線開通,坐遊覽車由昆明經富民、武定到元謀土林,車程約3小時。下了元謀土林交流道,往左開車半小時即可抵達物茂土林,向右開車1小時就能到達新華土林。

土林的形成
元謀土林是雨水侵蝕的特殊地貎奇觀。地質專家指出,土林的形成可追溯到八千萬到一億年的冰河時期。由於冰水沉積,冰水流動帶來雜物,形成砂礫層,硬化後受新地殼運動影響,出現裂口或裂縫。這時期元謀地區降雨集中,夏季暴雨變成「大自然的雕刻刀」,切割地表和沖刷地層。
新華土林。Nikon D7000,10-24mm F3.5-4.5G 鏡頭,光圈優先模式,F11,1/160秒,+0.7EV,ISO2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

由於沉積在地層中的鐵、鈣質凝結為堅硬且不透水的膠結層,形成天然的保護傘,稱為頂蓋或土帽。受到土帽覆蓋的區域不受雨水侵蝕,其他由砂礫岩、粉砂岩和粘土組成的鬆軟土質則長期受到雨水切割,形成尖錐或圓錐形的土峰和土柱。總的來說,元謀地層結構特殊,加上受到雨水上切下沖,成就了土柱森林的地質奇觀。
物茂土林。鐵、鈣質凝結為堅硬且不透水的膠結層,形成天然的保護傘,稱為頂蓋或土帽。



景區介紹(1):物茂土林
物茂土林位於雲南省元謀縣物茂鄉羅興村,距元謀縣城36公里,總面積8平方公里,海拔1050~1200公尺之間。景區座落在一處河流切割的谷地,河流在乾季變成枯乾的河床,表面為黃色細砂和彩色礫石,被稱為沖溝或沙溝,景點分佈在主溝和支溝兩側,包括主景點10個,小景點45個。

從高處眺望物茂土林,溝壑縱橫,土峰、土柱林立,荒涼粗獷、猶如廢棄的城堡,近看則像是巨大的藝術群雕和壁畫,狀似城堡、教堂或屏風。土林不只造型奇特,命名也很武俠小說,包括東海龍宮、靈宵寶殿、雄鷄唱曉、沙海蜃樓、土司古堡等。
物茂土林。Nikon D7000,10-24mm F3.5-4.5G 鏡頭,光圈優先模式,F11,1/160秒,+0.7EV,ISO2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
 物茂土林是元謀最早開發的景區,由於交通便利、旅遊住宿設施完善,再加上「千奇百怪的土柱造型、深遠寧靜的幽谷地縫、高懸半空的洞穴天門、原始粗獷的沙溝荒漠……組成了豐富的景觀。」因而成為中國著名的影視基地,著名導演張藝謀、陳凱歌分別在土林風景區拍攝了電影《千里走單騎》與《無極》。陳凱歌甚至親筆為土林提寫「中國元謀影視基地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明崇禎十一年(1638年)十二月,著名的旅行家、地理學家徐霞客還曾造訪元謀,並且記述了土林的景色:「涉枯澗,乃躡坡上。其坡突石,皆金沙燁燁,如雲母堆疊,而黃映有光。時日色漸開,躡其上,如身在祥雲金栗中也。」過了將近四百年,造訪土林,晨昏之際,依舊能觀賞到徐霞客筆下的土林景色。
物茂土林。Canon 6D,16-35mm F2.8 II,光圈優先模式,F11,1/60秒,ISO1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

筆者二次造訪物茂土林皆住在景區的窯洞賓館,雖貴為四星級飯店,設備已顯老舊。然而,窯洞賓館位在入口附近,進出景區超方便,夜晚還能就近拍攝星空。由於景區位在山凹,4~5月乾季造訪,日照強且無風,中午非常熱。因此,建議安排在下午15:00左右抵達,睡個午覺,16:30再進景區,直到太陽下山才回飯店吃晚餐。

清晨不建議拍日出,逆光下天地光差太大,地景不受光,畫面不精彩。建議早點吃早餐,07:30~08:00左右進入景區,捕捉低斜、柔和的晨光照亮在土林的景致,大約09:30再回到飯店。另外,景區占地廣闊,若時間不夠,可反向參觀,也就是由出口進入,參觀東海龍宮、靈宵寶殿、雄鷄唱曉等靠近出口的景區;這些區域的土林較壯觀,而且上下午皆可拍到順光或側光的畫面。
物茂土林。Canon 6D,16-35mm F2.8 II,光圈優先模式,F11,1/60秒,ISO1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

如何「玩、拍」土林?就看你的心境和想像力。走進土林,仿佛走進了天然的雕塑博物館,「可尋到貪婪的小熊、沉睡的臥獅,高大的駱駝,南飛的大雁……群體組合更是別有風采,有的似法國的凡爾賽宮、歐洲的古城堡、萬里長城的烽火臺;還有的像繁華城市、熱鬧的鄉村,寧靜的宅院。任你發揮靈感,想像土林中的各種形態。」
新華土林。超像哈巴狗的天然土雕。

景區介紹(2):新華土林
又稱為浪巴鋪土林,跟物茂土林一樣,座落在一處由河流切割而成的山谷,谷中矗立著形狀各異、體積和高度不一、色彩多樣的土柱和土峰。其間分佈著下雨才有水流的乾河牀,甚至還有一座小水庫,乍看之下有如一片洪荒世界。漫步其間,土柱聳立,千姿百態的造型,仿佛進入既新奇又陌生的天地,「有的土柱如長劍破空,直指藍天;有的如將軍傲立,威武莊嚴;有的如少女丰姿,昂首遠眺。」令人嘆為觀止。
新華土林。Nikon D7000,10-24mm F3.5-4.5G 鏡頭,光圈優先模式,F11,1/250秒,+0.7EV,ISO2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新華土林於2011年10月1日正式開業,景區比物茂土林還大,分為4大景區;主要旅遊步道長4,855公尺,邊走邊拍照,約3小時才能走完全程。新華土林海拔1560~1640公尺,氣候較涼爽,在乾熱的5月造訪,晚上睡覺只需開窗和吹電風扇即可入眠。

除了占地廣闊,新華土林高大密集,尤其是圓錐狀土林高大挺拔,高度介於8~25公尺之間,最高達42.8米。新華土林類型齊全,有圓錐狀、峰叢狀、雪峰狀、城垣狀等,其中雪峰狀(尖頂)土林規模較大,最高達40公尺。此外,新華土林的色彩豐富,頂部以紫紅色為主,中上部為灰色,中下部以黃色為基調,其間夾有褐紅、灰白、棕黃、灰黑、櫻紅等多種色彩。
新華土林。Nikon D7000,10-24mm F3.5-4.5G 鏡頭,光圈優先模式,F11,1/100秒,+0.7EV,ISO2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到新華土林攝影旅遊最好住在景區招待所,雖然設施簡陋,牆面出現裂痕,卻可就近拍照,節省寶貴時間。筆者連續二年都安排在下午抵達景區,讓團員在17:00左右進入景區拍照,那時較涼爽,陽光低斜,光線柔和,色調飽和。尤其是,招待所位在月亮彎,大約在3號景區上方,光害少,晚餐之後,在招待所附近即可拍到星空。行有餘力,還能步下山谷,到最精彩的3、4號景區拍攝星軌和星空(參閱本文相關報導)。

拍攝季節&時間
每年11月至次年3月,氣候暖涼,是元謀土林最佳的旅遊季節。4~5月,陽光燦爛,特別炎熱、乾燥,很容易曬傷,甚至中暑。不過,以上二段時間雨水少,空氣乾,陽光充足,攝影效果最佳。6~10月是雨季,土林受降雨浸泡,表層膨脹鬆軟,河道受雨水沖刷不便行走。
新華土林。Nikon D7000,10-24mm F3.5-4.5G 鏡頭,光圈優先模式,F11,1/400秒,+0.7EV,ISO2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







土林拍攝技巧

1. 掌握最佳光影
拍攝土林需要老天給力,供應充足陽光,否則無法呈現土林的立體感,尤其是晨昏時刻的斜射光搭配昏黃的低色溫,最能表現土林的立體感與質感。最好還能下點雨,增添紅、黃、褐色土柱的色彩飽和度。以5月來說,最佳拍攝時間有二段,早上09:30以前,下午17:00之後,分別有2.5小時的拍攝時間。這段時間,氣溫宜人,陽光低斜,很容易拍出立體、飽和的畫面。若運氣好遇上藍天白雲的好天候,還能呈現強烈的黃藍對比色調,怎麼拍怎麼美。

一起來看看比較照片。圖1攝於早上07:30,當天是晴天,只是陽光尚未灑進山谷,沒有光與影,畫面較平淡,若用這張照片廣告元謀土林,絕對造成反效果,吸引不了幾個人到土林觀光。圖2攝於早上08:45,當時陽光低斜地灑進山谷,畫面有明有暗,立體感十足。只是,當時日出已1.5小時,陽光較強,光質稍硬。
附圖1。沒陽光,缺乏立體感。


附圖2。有陽光,畫面較具立體感。物茂土林。Nikon D7000,18-135mm F3.5-4.5G 鏡頭,光圈優先模式,F11,1/250秒,+0.3EV,ISO2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
圖3攝於下午17:50,距離日落時間還有1.5小時,由畫面中遊客的長長影子可看出,當時的陽光非常斜,造就了柔和光質,飽和色調與立體光影。再加上,風強雲飛,天色湛藍,形成絕佳的黃藍色調搭配,表現了新華土林的特色。
圖3。新華土林黃昏。Canon 6D,16-35mm F2.8 II,光圈優先模式,F13,1/60秒,+0.7EV,ISO1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

如何呈現畫面的質感與色調?除了掌握最佳拍攝時間,還需要天助。尤其是,被雨水淋濕的土林,色調更飽和。2013年首度造訪浪巴鋪(新華)土林,遇到乾季難得的陣雨,接著雨過天晴。景區解說員直說,我們真幸運,被大雨澆濕的土林,色彩更飽和,紅的更紅,黃的更黃。
新華土林。Nikon D7000,10-24mm F3.5-4.5G 鏡頭,光圈優先模式,F11,1/250秒,+0.7EV,ISO21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

以2013年5月8日拍攝的畫面為例(上圖),雨過天晴之後拍攝的照片,天特別藍,雲超級白,土林也變得更加多彩,尤其是夕陽西下前的那一刻。以圖4為例,攝於19:07(日落時間19:30左右),帶著低色溫的斜陽,由畫面左方灑進土林,不但勾勒出土柱的輪廓,且形成淺淺的陰影,增添畫面的立體感,並且將它們化為一根根金黃剔透的土峰。
圖4。新華土林。Nikon D7000,18-135mm F3.5-4.5G 鏡頭,光圈優先模式,F8,1/100秒,+0.7EV,ISO2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

2. 運用點景技巧,呈現環境感
2014年帶團去雲南東川拍照,跟團員學到「點景」這個術語,在Google搜尋發現,原來點景是國畫常用的技法。中國山水畫常巧妙地加入舟、車與人物,以增加畫面的敍事性。其中有篇文章提到,「點景人物」經常作為一種情感傳達的載體,搭配獨特的意境經營與多樣化的表現技巧,賦予中國山水畫巧妙的構思及情感。
每次帶團到土林攝影旅遊,身著豔麗服飾的彝族解說員總是特別忙,並非忙著解說,而是忙著充當團員的點景人物。新華土林黃昏。Canon 6D,16-35mm F2.8 II,光圈優先模式,F11,1/160秒,+0.7EV,ISO1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點景也經常運用在攝影的構思上,增加畫面的敍事性,或作為比例尺,對比場景的壯闊感。以拍攝土林來說,走近土柱,很容易感受到壯觀的景色;困擾的是,廣大的土林不易找到可供觀者辨視的景物,好作為比例尺傳遞土林的壯闊氣勢,頂多只有破壞畫面美感的垃圾筒和步道。該怎麼辦?適度的加入「點景人物」是解決的方法之一。以下圖來說,為了表現40多尺高的土柱,我預先找好位置,等待團員走入畫面,運用人物來作為比例尺來點景,不需多說一句,觀者即可感受到土柱的高聳樣貎。
新華土林。Nikon D7000,10-24mm F3.5-4.5G 鏡頭,光圈優先模式,F11,1/160秒,+0.7EV,ISO21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

再以圖2為例,筆者請身著紅衣的團員走入畫面,作為點景人物,對比出土林的壯闊感,同時營造旅遊情境感。雖然她只占畫面1%左右,卻有畫龍點睛之妙,不只點亮了光影立體的土林,讓畫面鮮活了起來,舉起相機拍照的動作,更敍述了遊客到土林觀景與攝影的情境。將類似畫面作為旅遊刊物或網頁宣傳照,較容易吸引遊客或攝影愛好者到土林旅遊。

缺乏點景的人怎麼辦?使用觀者可辨視的景物作為比例尺,如田地、星空、步道或樹木等,也能襯托土林的規模。以下圖來說,構圖時刻意在左下角留下二片田地作為比例尺,大多數人看過田地,很容易感受畫面中的土林規模。一起來看看圖5,畫面有一條具有辨識效果的乾河床,再加上2/3的天空滿布星斗,看過星空的觀者應不難感受出畫面的壯闊感。
新華土林。Nikon D7000,18-135mm F3.5-4.5G 鏡頭,光圈優先模式,F8,1/60秒,+0.7EV,ISO2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

3. 星空&星軌拍攝技巧
連續二年5月造訪新華土林,最大的發現是,無論白天是晴或陰,大約21:00過後,都會出現萬裡晴空,非常適合拍攝星軌和星河。2013年造訪,時值農曆4月29日,看不到月亮,大地一片漆黑,外加空氣乾燥,星斗滿天。還好,我們提早訂房,有機會住在新華土林景區招待所(月亮彎),那兒沒什麼光害,房間附近即可拍到星空。若想拍到理想的畫面且降低光害,需步下山谷,走進土林,方能拍攝具有當地特色的作品。

第一年(2013)前往新華土林,不知星空那麼美,加上人生地不熟,並沒有拍攝星空和星軌的心裡準備。當天晚上夜色漆黑,加上團員們已經在土林逛了一個下午,已沒什麼力氣花1小時來回上下山谷,大多數人留在招待所附近拍星軌,只有我和另一位團員進入土林拍照。當晚最大的困擾是,天色太黑必須用手電筒補光,否則前景只是一根根黑影。補光又遇到問題,為了呈現湛藍的天色,必須使用3500K左右的色溫,那天只攜帶黃色的玻璃紙,套上手電筒之後,色溫仍不夠低(不夠紅),土林變成詭異的綠色,草草地拍了幾張便回到招待所。

2014年再度前往,筆者除了攜帶高感度優且適合長曝的器材,還準備紅色的玻璃紙,套上手電筒之後,搭配使用3500K左右的色溫,應能把土林拍成黃色才對。結果,抵達新華土林那天,適逢農曆四月十三日,接近滿月,月亮從21:00開始就高掛天空,形成標準的「月明星稀」景致。還好,天空非常的透,仍可拍攝星空和星軌,而且土林不需要用手電筒補光,即可呈現金黃的色調。
Canon 6D,16-35mm F2.8 II,使用4張照片合成。曝光時間5~20分鐘不等。光圈介於F4~F8,ISO200。


那晚,7~8人先在招待所附近試拍,完成初步的相機設定並確認器材全部備齊,最後連我在內共4人在22:00步下山谷,進入土林景區。這回我有備而去,不僅攜帶了一部高感度與長時間曝光皆優的全片幅相機,並且添購了16-35mm F2.8超廣角鏡頭和具有計時功能的快門線。此外,當天下午自由活動時間,我特別進入景區勘察地形,每當找到拍攝適合的地點,除了舉起相機,透過觀景窗構圖,確認地景和天空的比例是否恰當,還拿出隨身攜帶的指北針,確認北極星的位置。經過2小時的勘景,找到了二處適合拍攝星軌的地點。

由於白天有勘景,加上月光明亮、地形熟悉,我們一行4人很快地就定位,之後先使用大光圈(F2.8),高感度(ISO1600)和30秒快門速度,測試曝光、色溫和構圖,再依個人喜好調整曝光值、白平衡與構圖。拍攝星軌,以當天的月光亮度,使用F4,ISO200和10~20分鐘曝光時間即可,白平衡設為自動或4500K皆可。至於構圖,重點在於分配地景和天空的比例,以拍攝星空和星軌來說,地景通常用來交待環境感或作為比例尺,大約占畫面1/3~1/4即可,方能呈現壯闊的星空或星軌,因此最好準備超廣角或魚眼鏡頭。
圖5。新華土林。Canon 6D,16-35mm F2.8 II,F2.8,30秒,ISO1600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在對焦方面,由於需使用手動對焦,並且預設在無限遠附近,需準備具有對焦距離表的鏡頭。若無,必須在白天進行測試,在手動對焦模式下,將鏡頭向右或向左旋轉到底,確認那個方向為無限遠對焦。

我在每個預設景點大約拍攝4張照片,每張曝光時間10~20分鐘不等,加起來大約1小時。為了節省時間,關閉相機的長曝除雜訊功能,回國之後再用軟體清除雜訊與合成。原本預計拍到淩晨12:00,只是星空太美,另外3位團員根本不想離開。拍完了星軌,接著不斷地變換地點,使用IS01600,F4,30秒的曝光組合拍攝星空,直到淩晨01:30左右,才拖著疲憊的身軀,帶著豐收的心情,一步一步地爬回位在山谷上方的招待所。
新華土林。Nikon D7000,10-24mm F3.5-4.5G 鏡頭,光圈優先模式,F11,1/160秒,+0.7EV,ISO21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

攝影小叮嚀
相機:高感光度優且可長曝的相機,大多是各廠牌的中高階相機。
鏡頭:魚眼或超廣角變焦鏡為佳,如16-35mm或10-24mm(APS-C片幅)。
快門線:拍攝星軌需用到B快門,且曝光時間經常超過30秒,使用具有計時(馬表)功能的快門線為佳。若無,使用傳統快門線,搭配手機計時也可。
三腳架:拍攝星軌,從每次曝光20分鐘到1小時不等,需要穩固的三腳架。
其他:土林氣候乾熱,需攜帶足夠的飲水。必須著長袖長褲防蚊蟲叮咬。另外,還需準備手電筒,地景補光或行走照明皆會用到。
物茂土林官網 http://www.ymr.com.cn/index.htm
新華土林。Nikon D7000,10-24mm F3.5-4.5G 鏡頭,光圈優先模式,F13,1/160秒,+0.7EV,ISO2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新華土林。Nikon D7000,10-24mm F3.5-4.5G 鏡頭,光圈優先模式,F11,1/200秒,+0.7EV,ISO2100,AWB,RAW+JPEG,漸層減光鏡平衡光差。


P.S. 王傳老師年度旅遊計畫:http://wangchuan0123.blogspot.tw/2015/05/2015.html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