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

【踩線之旅】雲南三江併流世界遺產:拍攝滇金絲猴,大啖虹鱒生魚片

2013年10月筆者帶領二個攝影團到雲南旅遊,前後一共22天,因二團之間相隔3天,沒有回台灣,留在麗江接第二團;原本想利用空檔好好休息,儲備體力以應付往後12天艱辛的高原旅程(香格里拉+梅裡雪山)。那知,出發前大陸地陪小杜告知,他可以帶我去雲南西北部拍攝滇金絲猴。「滇金絲猴好拍嗎?」透過Skype,我半信半疑地問小杜。他斬釘截鐵地回答:「好天氣一定拍的到。」沖著他這句話,送走第一團當天,我們馬上前往滇西北踩線。

世界自然遺產:三江併流風景區

我們中午由麗江出發,首先來到第一個踩線的景點石鼓鎮,拍攝著名的長江第一灣,因天色不佳,只在江邊拍幾張照片,打算回程再爬上山丘補拍大景(如下圖)。繞過石鼓鎮,沿著金沙江左岸的S303公路北上,前往當晚的目的地塔城。
回程拍的長江第一灣,春天才是最佳拍攝季節。
金沙江沿岸風光。
三江並流自然景觀區位在東亞、南亞和青藏高原的交匯處,擁有豐富的動植物,包括34種中國國家級保護植物,以及雪豹、孟加拉虎和滇金絲猴等珍稀動物。滇金絲猴跟熊貓一樣,屬於中國一級保護動物,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選用滇金絲猴為吉祥物,取名為「靈靈」,世人對它才有了初步的認識。

雖然我們無法搭飛機,由空中俯視三江併流的壯闊景致,沿途卻可看到大江穿山繞嶺的秀美景致。S303公路沿著江邊繞行,金沙江則隨著山勢蜿蜒地奔流,河的兩岸聳立著叢山峻嶺,或尖或圓的山峰在天空交錯成線形優美的天際線;河谷的台地則鑲嵌著傈僳、納西等少數民族的村莊和梯田。造訪時正值10月底,村莊後方的山頭點綴著紅黃交錯的變葉木,搭配村莊前方的枯黃玉米田,構成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秋景。總之,雙眼隨著蜿蜒的公路不停地忙碌著,每過一個彎,又見一幅明媚的鄉村風光。
金沙江沿岸風光。
我們大約在16:30抵達塔城,入宿的飯店雖不豪華,環境倒是很清悠,後院倚靠著一座蓊鬱的山嶺,嶺下開闢了一座魚池,水質清澈見底。我好奇地走近一看,哇!池中悠遊遊著肥大的虹鱒,誰說水清無魚?鱒魚只生長在乾淨的水池。看我一臉驚訝的樣子,坐在魚池旁抽煙曬太陽的二位地陪淡定地說:「我們晚上去吃鱒魚。」
旅館後方的山景和燇魚池。
由旅館出發,大約5分鐘後,我們來到一處看似農家的餐廳,名為「塔城虹鱒魚山莊」,內地人稱類似的地方為農家樂,大多設在風景優美的城郊。每到假日,城裡居民便呼朋引伴前往農家餐廳打牌、吹牛和吃飯,度過優閒的週末假期。這家餐廳旁有一條清澈的溪流,他們把溪水引進人工池,養殖虹鱒和香魚。池旁立有一解說牌,標題為:「水中珍品虹鱒魚:一魚兩吃,一吃生魚片,二吃煲湯。」內容則為:「肉味鮮濃,口感嫩活,肉裡無刺,便於食用,宜老宜少,易消化。」看到這一段,口水都快流出來了。
虹鱒魚屬於鮭科,在內地又稱三文魚,原產於阿拉斯加地區的山川溪流中,因體側有一條寬而鮮豔的紫紅色斑紋而得名。

虹鱒魚屬於鮭科,在內地又稱三文魚,原產於阿拉斯加地區的山川溪流中,因體側有一條寬而鮮豔的紫紅色斑紋而得名。虹鱒魚對水源要求極高,塔城是香格里拉水質最好的地方之一,那兒的虹鱒魚肥大鮮美,是當地的特產。

為我們點菜和做菜的是三位傈僳的小姑娘,最大的應不會超過20歲吧!很懷疑這群娃娃能搞出什麼菜色。對吃很有研究的地陪5分鐘內就把菜點好,接著一位小姑娘抓起魚網,前往池邊準備撈一條3斤左右的虹鱒,池裡的魚都很大,她左顧右盼了一下,才找到適合3人食用的「小魚」。接著拿到小溪旁,用木頭把魚打暈,開腸破肚之後,拿到冷冽的溪水中清洗。殺魚的過程乾淨俐落且衞生,讓我放心了不少。
我們的虹鱒一魚三吃大餐。
大約15分鐘後,菜陸續上桌,我們點的鱒魚作成三吃。首先端上來的是肉色鮮嫩的虹鱒沙西米,共有二大盤,原本擔心三人吃不完,其中一位地陪居然說不吃淡水魚,只吃海魚,可能是長期住在香格里拉,不覺得鱒魚珍貴吧!所以,我只好跟小杜一人負責吃一大盤生魚片,共享一盤炸魚皮與一鍋豆腐魚湯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雖然處理生魚片的過程乾淨衞生,吃生魚時,每一片都沾了滿滿的芥末醬油才入口,以達到徹底消毒的目的,結果每回都嗆到鼻酸淚流;然而,第一次吃到「肉味鮮濃,口感嫩活」的虹鱒生魚片,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地吃下肚,難得有機會用美食虐待自己。那三位小姑娘的手藝還不錯,每道菜都很好吃,那一晚差點撐破肚子。慶幸,晚上沒鬧肚子,否則就白吃了。
虹鱒豆腐湯,在冷冷的秋冬享用,超讚,回想起來口水直流。
塔城響鼓箐滇金絲猴保護區

隔天早上08:00,我們往前7公里外的保護區觀賞滇金絲猴。抵達景區門口,由余躍興導覽員(以下稱余導)帶我們進入保護區尋找猴群。響鼓箐大約有4群共360多隻滇金絲猴,每天棲息在不同的地方,為了確保遊客能看到它們,保護區的護林員每天都得跟蹤猴群,直到它們睡覺,才能下崗回家,真是辛苦。

滇金絲猴是中國的特有種,分佈區域狹小,集中在雲南白馬雪山、大理雲龍和西藏芒康等自然保護區,大多生活在雪線附近、海拔3300~4100公尺左右的林帶,僅在冬季移到海拔3000公尺以下的針闊混交林活動,具有有垂直遷移的習性。它們白天在數十公尺高的雲杉、冷杉和高山松樹上遊蕩、覓食、嬉戲、休息和交配,連睡覺都在樹上,僅喝水、採食地面竹筍以及經過無林地的區域才下地行走,為典型的高山樹棲靈長類動物。
滇金絲猴不是金色,毛髮只有黑、灰、白三色;它們是地球上最大的猴類,少數公猴體重可達40公斤以上。
車子停妥,我們跟著余導由路旁的小徑上山,清晨小徑上的小草仍帶著露珠,有些濕滑,雖然筆者常爬山,仍戰戰兢兢地踏穩腳步,深怕滑個四腳朝天被猴兒笑。經過了幾處坡地和油菜花田,大約15分鐘之後,來到了一處樹林的邊緣,那兒用塑膠繩圍起了一道封鎖線,上頭掛著警示牌,警告遊客勿與猴子接觸。也就是說,觀賞猴群的地點到了。

余導說我們的運氣很好,在較冷的深秋造訪,猴群會移到海拔較低的地方覓食,響鼓箐海拔大約2800公尺。夏天猴群棲息在較高的森林,有時得走上1~2個小時才能抵達猴群前一晚的棲息地。我們的好運還包括,當天秋高氣爽,豔陽高照,光線非常充足,手持長鏡頭拍照,使用光圈F8還能搭配1/1000秒的快門速度,獲得景深足夠且清晰銳利的畫質。
小滇金絲猴。滇金絲猴的臉龐較平坦,擁有一雙大眼睛,臉色白裡透紅,加上粉紅的厚唇,非常的漂亮。
大約09:00左右,護林員開始忙碌了起來,他們把摘採來的松蘿(樹鬍子,如下圖),灑在警界線附近。隔了3分鐘,樹梢開始有了動靜,首先聽到小樹枝的斷裂聲,抬頭一看,隱隱約約看到1~2隻猴兒的身影,有可能是尖兵前來偵察狀況。過沒多久,樹梢有如強風過境般騷動了起來,四處傳來枝幹的搖晃聲響,大小猴子好像矯健的體操選手,在樹林間盪來盪去。沒多久一隻帶頭的公猴從灌木叢中爬了出來,坐在封鎖線前2公尺,找樹鬍子和野果吃,接著大大小小的滇金絲猴忙碌地穿梭在封鎖線前的灌木叢中。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居然能在5公尺之內的距離與滇金絲猴接觸,20多名遊客高興萬分,不約而同地舉起大小相機和手機,頻按快門。
松羅(樹鬍子)是滇金絲猴最喜愛的食物。
正在吃野果的領頭公猴。
滇金絲猴的臉龐較平坦,擁有雙眼皮的大眼睛,臉色白裡透紅,加上粉紅的厚唇,非常漂亮。難怪保護區的解說牌寫著,「它們個個擁有一張人模人樣的面貌,配上那令人心動的美麗紅唇,堪稱是世間最美的動物。」值得一提的是,滇金絲猴的頭頂還有一搓尖形的黑色冠毛,像極了「貝克漢頭」,真是帥呆了。五官的特色還包括它們的朝天鼻。滇金絲猴大多生長在高海拔地區,天寒地凍,鼻尖易受到凍傷,鼻樑逐漸退化,形成鼻孔朝天的模樣。跟川金絲猴不一樣,滇金絲猴沒有金色的體毛,只有黑、灰、白三色;不過它們是地球上最大的猴類,少數公猴體重可達40公斤以上。
滇金絲猴的頭頂還有一搓尖形的黑色冠毛,像極了「貝克漢頭」,真是帥呆了。
回國在網路爬文得知,遊客能在近距離與滇金絲猴親密接觸,有三大主因。其一,由於保護意識增強,在塔城地區,已沒有人獵捕和濫殺滇金絲猴,漸漸地猴群已不再懼怕人類。再者,人工餵食拉近了猴群與人類的距離。滇金絲猴以松蘿(樹鬍子)為主食,但松蘿並非到處都有,為了供應充足的食物,護林員需遠赴其他林區採集,再背到滇金絲猴的棲息地餵食。

最後,在護林員的嚴密保護下,猴群不斷壯大。余導說,塔城的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區有28名護林員,他們每天分頭巡山,晚上要等猴群睡了才能下山,隔天又得在猴子醒來之前就到山上。他們一整天跟隨猴群活動,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猴群不受老鷹等野生動物襲擾,最重要的是,防止不法分子對猴群的傷害。
左上:塔城響鼓箐村莊。左下:右方三位為辛苦的護林員。右圖:壯碩的滇金絲猴。

「因為有了這些護林員,現在的遊游客到了保護區內,才有了與滇金絲猴親密接觸的機會。」長期派駐在迪慶州的記者史效軒說:「與遊客親密接觸的這一群,每年都有十幾隻猴寶寶降生。」根據中法生物學家聯合考察團的最新報告,雲南的滇金絲猴數量已增至3000多隻。

報名方式:直接跟版主報名,版主筆者擁有6年大陸帶團經驗且具有領隊執照,方式如下:
1. 手機簡訊:0922-036-703
2. 電子郵件:
wchuan_99@yahoo.com
3. Facebook:帳號/王傳100000945795276@facebook.com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